深度学习4

弗兰克·罗森布拉特和马文·明斯基在同一时期就读于布朗克斯科学高中。241945年,明斯基的父母让他去美国的模范预科学校安多弗菲利普斯读书。“二战”结束之后,他进入了哈佛大学。但他抱怨说,这两所学校都比不上布朗克斯科学高中,那里的课程更具挑战性,学生们也更有野心。“你可以和他们讨论你最精巧的想法,没有人会对你居高临下。”他说。-罗森布拉特去世后,明斯基指出,他的老同学是那种走在科学殿堂里的创造性思想家。像罗森布拉特一样,明斯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但他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领域的。
在哈佛大学读本科时,明斯基使用了3000多根真空管和一架旧的B-52轰炸机上的几个零件,打造了一台他称之为SNARC的机器,这可能是第一个神经网络。然后,在20世纪50年代初读研究生时,他继续探索最终催生了感知机的数学概念,但开始在人工智能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1956年夏天,在达特茅斯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他是将人工智能作为自己研究领域的少数科学家之一。达特茅斯学院的一位名叫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的教授建议更广泛的学术界探索一个他称之为“自动机研究”的领域,但这对其他人来说意义不大。”因此,他将其改名为“人工智能”,并在那年夏天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一起组织了一场会议。达特茅斯会议的议程包括“神经元网络”,但也包括“自动计算机”、“抽象概念”和“自我完善”。”那些参加会议的人将在20世纪60年代引领这场运动,其中最著名的是麦卡锡,他最终将自己的研究带到了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还有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和艾伦·纽厄尔(AlanNewell),他们在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立了一间实验室;以及明斯基,他就职于新英格兰地区的麻省理工学院。他们的目标是利用任何能够让自己实现梦想的技术来重新创造人类智能,他们确信这不会花太长时间,一些人认为,10年内机器将会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并发现自己的数学定理。”明斯基从小就秃顶,耳朵很大,笑容顽皮,他成了一位人工智能的布道者,但他的布道并没有延伸到神经网络领域。神经网络只是构建人工智能的一种方式,明斯基像他的很多同事一样,开始探索其他途径。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注意力被其他技术吸引,他开始质疑,除了罗森布拉特在纽约北部实验室演示的简单任务之外,神经网络是否能够处理其他任何事情。
还有更大的群体在反对罗森布拉特的想法,明斯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正如罗森布拉特自己在1962年出版的《神经动力学原理》(Principles of Neurodynamics )一书中所写的,感知机在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他把大部分责任归于新闻界。”罗森布拉特说,那些在20世纪50年代末报道他的工作的记者“像一群快乐的猎犬,带着旺盛的精力和自行决定的自由去完成这项任务””。他尤其抱怨一则俄克拉何马州的头条新闻,该新闻称,要激发人们对罗森布拉特严肃的科学研究工作的信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华盛顿那件事发生4年之后,他收回了自己早期的说法,并坚持认为感知机不是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尝试,至少不是像明斯基这样的研究人员所理解的人工智能。他写道:“感知机项目主要关注的不是发明人工智能’设备,而是研究‘自然智能’背后的物理结构和神经动力学原理。它的效用在于让我们能够确定各种心理特征出现的物理条件。”*换句话说,他想了解人脑是如何工作的,而不是把一个新的大脑带到这个世界上。因为大脑是一个谜,他无法重新创造大脑。但是他相信,他可以用机器来探索这个谜,甚至可能解开这个谜。
从一开始,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界限就模糊不清,因为围绕着这种新技术,出现了各个学术阵营,每个阵营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描绘技术的前景。一些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甚至计算机科学家都以罗森布拉特的方式来看待机器:机器是大脑的映射。其他人却轻蔑地看待这个宏大的想法,认为计算机的运转与大脑的运转完全不一样,计算机如果要模仿智能,就必须用自己的方式来实现。但是,还没有一个人能接近打造所谓的人工智能的目标。尽管该领域的开创者们认为重建大脑的道路是一条捷径,实际上那却非常漫长。他们的“原罪”就是声称自己的领域为人工智能,这给几十年来的旁观者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科学家们正处于重新创造大脑能力的边缘,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
1966年,几十名研究人员前往波多黎各,聚集在圣胡安的希尔顿酒店。”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当时被称为“模式识别”的技术的最新进展,这项技术可以识别图像中的图形和其他数据。罗森布拉特将感知机视为大脑的模型,而其他人将它视为模式识别的一种手段。在后来的几年里,一些评论家想象罗森布拉特与明斯基如何在各种学术会议上针锋相对,公开辩论感知机的未来,就像在圣胡安召开的会议上一样,但他们的竞争是含蓄的。罗森布拉特甚至没有去过波多黎各。在希尔顿酒店内,当一位名叫约翰·芒森(John Munson)的年轻科学家在会议上发言时,紧张的气氛出现了。芒森在斯坦福研究所工作,这间北加州的实验室在马克一号出现后就接受了罗森布拉特的想法。在实验室里,他与一支更大的研究团队一起,试图打造一个可以阅读手写字符而不仅仅是打印的字母的神经网络,他在会议上的演讲旨在展示这项研究的进展。但是,当芒森结束演讲并接受现场提问时,明斯基站了起来。“像你这样聪明的年轻人,怎么能把时间浪费在这种事情上呢?”他问道。
坐在观众席上的罗恩·斯旺格(Ron Swonger)感到很惊讶,他是马克一号的诞生地康奈尔航空实验室的一名工程师,明斯基的言论让他感到很愤怒,他质疑这次攻击是否与前面发表的演讲有关。明斯基并不关心手写字符的识别,他攻击的正是感知机这个想法。“这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想法。”他说。在会场上的理查德·杜达(Richard Duda)是尝试打造手写字符识别系统的团队成员之一,当明斯基对感知机反映大脑神经元网络的说法不以为然时,观众的笑声刺痛了杜达。这种表演是明斯基的典型做法,他喜欢激起公众的争议。他曾经对一整个会议室的物理学家说,人工智能领域在短短几年内取得的进步,比物理学在几个世纪内取得的进步还要多。但是杜达也认为,这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有实际的理由攻击斯坦福研究所和康奈尔航空实验室这些研究机构的工作:麻省理工学院在与这些实验室竞争同样的政府研究经费。在会议之后的环节,当另一名研究人员展示了一个用于创建计算机图形的新系统时,明斯基称赞了其独创性,并再次抨击了罗森布拉特的想法。”感知机能做到这个吗?”他说。

图片[1]-深度学习

会议结束后,明斯基和一位名叫西摩·佩珀特(Seymour Papert)的麻省理工学院同事出版了一本关于神经网络的书,他们将其命名为《感知机》(Perceptrons)s。很多人认为,在未来的15年里,这本书关闭了罗森布拉特的想法之门。明斯基和佩珀特用优雅的细节描述了感知机,这些细节在很多方面超越了罗森布拉特自己的描述。他们明白感知机能做什么,但他们也明白它的缺陷所在。他们表示,感知机无法处理数学家所谓的“异或”问题,这是一个深奥的概念,有着更大的含义。当在纸板上展示两个点时,感知机可以告诉你两个点是否都是黑色的,也可以告诉你它们是否都是白色的,但它无法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它们是两种不同的颜色吗?”这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感知机无法识别简单的图形,更不用说航拍照片中极其复杂的图形或识别口语单词了。有一些研究人员,包括罗森布拉特在内,已经在探索一种旨在修复这一缺陷的新型感知机。尽管如此,在明斯基的新书出版之后,政府资金转移到了其他技术领域,罗森布拉特的想法也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在明斯基的带领下,大多数研究人员接受了所谓的“符号人工智能”的概念。
弗兰克·罗森布拉特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能够像大脑一样自主学习的系统。在后来的几年里,科学家称之为“连接主义”。因为像大脑一样,它依赖于大量相互关联的计算。但是,罗森布拉特的系统比大脑简单得多,它只能在一些小的方面学习。像该领域其他领先的研究人员一样,明斯基认为,除非计算机科学家思意放有这一想法的限制,以一种完全不同且更直接的方式打造系统,否则他们很难重新创造智能。通过分析数据、神源网络可以自主学习,但符号人工智能做不到,符号人工智能是按照人类工程师制定的非常特殊的指令运行的,这些离散的规姻定义了在可能遇到的每种情况下,机器应该做的所有事情。他们称之为符号人工智能,是因为这些指令向机器展示了如何对特定的符号集合(如数字和字母)执行特定的操作。在接下来的10年里,这是主导人工智能研究的方向。该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了野心勃勃的顶峰,当时有一个名为Cyc的项目,试图一次一个逻辑规则地重建常识。”一个由计算机科学家组成的小组,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每天记录一些基本的真理,比如“你不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和“当你喝咖啡时,你要让杯口朝上”。他们知道这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的时间。但是,像其他很多人一样,他们认为这是唯一的方法。
罗森布拉特试图将感知机的范围拓展到图像之外。回到康奈尔航空实验室,他和其他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用于识别口语词汇的系统,名叫“托伯莫里”(Tobermory ),这个名字源于一个英国短篇故事中的会说话的小猫,但此系统从未真正奏效过。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罗森布拉特转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研究领域,在老鼠身上进行大脑实验。”在一组老鼠学会在迷宫中寻找出路之后,他会将它们的大脑物质注射给第二组老鼠,然后将第二组老鼠放进迷宫,看看它们的大脑是否吸收了第一组老鼠已学会的东西。结果没有定论。
1971年夏天,在他43岁生日当天,罗森布拉特在切萨皮克湾的一次帆船事故中丧生。报纸上没有提及水面上发生了什么,但是,据他的一位同事说,他的帆船上带了两名以前从未出海航行的学生。帆船的吊杆在摆动时将罗森布拉特撞到了水里,但学生们不知道如何将船掉头。当他在海湾里溺亡时,船还在继续前进。

图片[2]-深度学习

欢迎留言评论,您的发声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感谢!(未完待续。。。)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